
主人公韬尘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,大学毕业后,靠父母找关系送红包,在一家投资担保公司上班,亲眼目睹了资本运作过程中,财富是多么容易积累起来。同时,他也见证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一批批地产开发商从无到有、空手套白狼的暴富神话。
韬尘不满足于生活现状,梦想通过创业拓展事业。他先是涉足资本生意,利用银行的人脉进行贷款业务,收取利息差价,尝到了黑金的甜头;后与朋友合伙办广告公司,却因为股东心不齐被迫退出;冒险入股市,刚开始赚了不少,在530股灾来临时一夜回到解放前;因为信任朋友,入股放私贷收入颇丰,开始创办装修公司,志在做中国最强最大的装修企业。
在这一系列的创业过程中,因为贪婪,也因为被人出卖,先是被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朱亘咏欺骗,后来又陷进了另一位兄弟费仁设计的“庞氏骗局”之中,损失惨重,最后落得抛家弃子、背井离乡的下场,开始了漫长的翻身之路。
在丁大成、覃大伟,以及红粉知己余秀秀、李冰冰的帮助之下,韬尘顺利地进入了房地产业,成为了开发商,重新开始艰难创业,最终成为一位成功的地产开发商。
小说围绕主人公韬尘创业-倒下-再创业的主线发展,讲述了在金钱面前,人们对财富的不同理解和感知,既深刻揭露了以费仁为代表的,为金钱扭曲人格,可以出卖良知、情感、尊严乃至包括亲情在内的一切东西,完成一个说句假话都会脸红的老实人到衣冠禽兽的蜕变过程,也成功地塑造了如丁大成、覃大伟、余秀秀、李冰冰等一批珍视良知,重视情感,有情有义的现代人物形象。
贫穷让有些人呕心沥血摆脱贫困成了天使,也让有些人投机取巧制造骗局成了祸害他人的魔鬼。世间的情义有时不能用时间长短去衡量,事业的成败也不能以一时得失去下结论。只要良知与情义安在,好好走路的人,就算摔倒也能够重新站立起来!
第二章 一夜暴富的神话
第三章 黑色情人
第四章 银行也疯狂
第五章 阴沟里翻船
第六章 邋遢起步
第七章 阿Q另觅出路
第八章 第一桶金
第九章 危机渐起
第十章 我膨胀的野心
第十一章 高利贷谜团
第十二章 栽在“生死弟兄”之手
第十三章 藏身小旅馆
第十四章 背井离乡闯深圳
第十五章 躲债的日子里
基本上这类企业都有几个共同特点,在银行的贷款不少,少则几千万,多则上亿元。一家银行的贷款都分成好几笔贷,贷款总额基本各笔均摊。有个企业老总酒后吐真言,这样贷款好处多,第一是还贷容易,一个亿错开分成四五笔贷,贷款到期借两千万就能全部搞定;第二是风险小,第一笔贷款万一银行收回卡住不放,第二笔就没必要再还了,银行会倒过来求着你去办手续。
那是一个把对穷人吝啬、对富人慷慨演绎到极致的时期。不是有人说,银行就是在你最有钱的时候,想方设法把钱借给你;在你最缺钱的时候,又想方设法追着你要钱。与生俱来的嫌贫爱富、依傍大款,让银行有时候比开发商更遭人诟病!
当时正值小资创业热潮,很多公职人员都在做生意。务实做点正业的就办公司、开店、卖保险或卖安利,不务正业的就买些六合彩,随便搭个实力好的高利贷商也能赚些小利。那年月不用银行搞什么“贷款营销”,很多公职人员就处心积虑、费尽心思地琢磨着能不能抢银行。
1998年,丁大成在资本生意上摔倒过,而且差点没能翻身起来。他说,资本是把双刃剑,一个人掌握的资本越多,有时不是好事,是坏事。掌管一百万的资本和掌管一亿的资本,后者可能收益多了,但风险面也跟着大了。所以资本越多,对风险把握和控制就要越严谨。当资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就不能再靠人去掌管,而要靠机构、靠人才、靠机制,这也正是他成立众海信托的主要原因。
那段时间,生意上的一帆风顺,确实让我的创业野心膨胀到了极点。昕鹏装饰公司原本二十年后上市的宏伟蓝图,我把它缩短到了十年。那时候赚钱确实太容易了,我计算过,正业生意还有资本生意加起来,我每天收入将近七千元。按这种速度发展下去,十年上市不是什么妄想。
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很明显我这么做犯了低级的错误。费仁的负债,事实上远不止他账目上交代的,比账目上还要更多更多,而且利率都很高,月利率4%!几千万的负债,每个月都要支付一两百万的利息,就算我再借五百万,一千万,也根本无济于事。
我以前在担保公司接触过的开发商,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,归结一点,是因为他们懂得创造条件。没有钱是吧,可以融资买土地,再抵押给银行;不懂建筑是吧,没问题,有建筑商;不懂流程是吧,没问题,市面上职业人才多了去;没有开发资质是吧,也没问题,想小打小闹赚一笔就收手,那简单,找家小公司给点钱借个资质,照样能开发房子。想长远干下去,那就麻烦点,自己注册个公司,自己申请资质,就像你当年起步一样,慢慢打慢慢做,由小变大,逐步做强!
做生意确实得敢冒险,吴晶就属于敢冒险的人。她拿下土地后,对整个小区进行分割外包,招了五六个挂名的小建筑商,门市、房屋刚建起来,就抵押给了担保公司,拆借高利贷。对建筑商的工程款,也没什么高招,就是拖欠。整个开发项目的资金,就是房子没盖好提前预售融资一部分,高利贷借一部分,工程款拖欠一部分,才把小区建了起来。
在投资方面,我越来越信奉一个道理:多数人都是错的,对的只是少数人!就好像炒股,真正赚钱的,就那么几个,赔钱的小散铺天盖地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这句话没错,但投资做生意,信不得多数人,那经常都是错的。
房地产暴利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易可以获取,想要拿到暴利,就必须拿出真本事,起码得有驾驭风险的能力,能幸运地躲开明里暗里的陷阱。没有这种能力,房地产最好碰都不要去碰!因为做房地产只需倒下一次,就有可能永无翻身之日!